? 穆彰阿说了一下京师的官员的分布,奕詝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就是不知道大清的地方官制是怎样的。
穆爱卿,你刚才讲了好多关于京师的编制,但地方上是怎样的,你也给孤说说。
“太子殿下,我们大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
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当然,一般的是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
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
在西南的川藏滇桂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
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奕詝认真地听完,才晓得地方上的行政编制合适比较合理的。
既然如此,要改革就先从京师进行,也许有人会问,改革通常不是先易后难吗?
但奕詝觉得,从京师改革其实就是釜底抽薪,而且,从上到下的进行改革,阻力会小一点。君不见罗刹国的农奴制就是自罚的由上到下的一次改革。
奕詝用铅笔纸上记上了好多自己对官制的一点思考,抬头一看,户部尚书敬征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自己,不知道在想什么。
奕詝立即轻咳了一声,问道,“敬爱卿,不知道我们大清各级官吏的俸禄是怎样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