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第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第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於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第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第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第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第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第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其实,奕詝所宣布的就是中国古代军法中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内中的概括起来就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只不过赏是重赏,那罚就死要命了。
当奕詝用汉语和哈萨克语各自宣读两遍后,卫**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大玉兹和中玉兹的人就感到有些不对劲了。
因为这些牧民其实也知道,东边的那个国家(大清)在历史上,就是个军法是非常严明的。
而且,这里也流传着天宝年间,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高仙芝,带领三万名汉兵,深入大食国七百余里,到怛罗斯城(又作咀逻私,即今哈萨克东南部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遭遇(参见怛罗斯之战)。
唐军虽在兵力上居于劣势,但因高仙芝指挥有方,所以双方激战五日,未见胜负。但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前后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
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壅塞道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奋起大棒,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士卒死亡略尽,高仙芝仅率数千人逃回。
虽然这一仗,高仙芝失败了,可是唐人的军法严明也在哈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