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奕詝和沈葆桢的这个救灾计划,多亏有王家商号和五千卫**士兵协助。不然,就这些灾民的护理和治安,就可以让奕詝累的吐血。
就这样,奕詝的工作在这连云港和常州两地耗开了。不过,气人的是,漕帮和盐帮的人竟然不敢驾船到海上去。
这些在内河里讨生活的帮众,在大海上,竟然不知道怎样开船了。后来奕詝经过详细了解才明白,确实在大海上行船是必须经过锻炼的。于是,奕詝只好让江浙海商的沙船领航,让漕帮和盐帮的船跟随。
为什么要让沙船领航呢?据江浙海商的介绍:沙船方头方尾,俗称”方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有”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有”虚艄”便于操纵艄篷: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出海时部分舵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可以把舵升上。
沙船采用平板龙骨,比较弱,宽厚是同级缯船船的百分之四五十,结构强度仍比其他同级航海帆船大。采用多水密隔舱以提高船的抗沉性。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浪,所以沙船航程远达非洲。
当然,沙船载重量,一般记载说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约合五百吨到八百吨),元代海运大船**千石(一千二百吨以上)。
可是,沙船太少,灾民太多!
当奕詝正在为沙船太少发焦虑的时候,上海道知府宫慕久却给奕詝送来了一封信,意思就是“上海这里有沙船五千多艘,如果四阿哥您要雇佣,奴才可以以上海道的征召令,将这些船中的六成给您征来”。
奕詝看到宫慕久的来信,心里就像六月里喝了冰水一样清爽。两天后,这些船主拿着上海道的官方印信,到常州找到了沈葆桢。
沈葆桢当然也是知道这个征召令的,于是,他留下一千条六千石的大船,在准备了食物,水,还有药品以后,立即让这些灾民上船。当然,随船的还有卫**的一些军纪处和宣讲团的人员。
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