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葆纯的带领下,奕詝就到了石鼓巷。因为这道巷子旁边就是一条大河,他是珠江的支流。
在这条河上,放置了大量的水排。
那么什么是水排呢?
水排,也称水力鼓风机,是用卧式或立式水轮带动皮囊或木扇鼓风的机械装置。它由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创制,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在冶铁中利用鼓风技术的标志。鼓风器是冶铸的重要工具。它所用的原动力,最初是人力,即人排,后来采用畜力,即马排,东汉初年开始用水力,即水排。
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后汉书??杜诗传》记载说:杜诗“造作水排,……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力鼓风的发明,是冶铁技术的一次革命。
它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冶炼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扩大炉缸,增加容积,对我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还有大量的煤烟从一道道烟囱冒出来,铁锤在砧板上叮叮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
奕詝进入到一家名叫“李大锤”的铁匠铺子。
在那里,奕詝看到约有上万斤铁被倒入炼炉。
然后,奕詝就赶紧把店主叫来,说这铁是怎样炼的?店主什么也没有,就给奕詝塞给了一本书,而且还翻好了位置。
奕詝结过书,一看,原来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而起而是“冶铁篇”。里面是这样写的,“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煅,十止耗去其一也。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
即用煤炭,也别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