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京师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可是它作为大清王朝的心脏,还是相当繁华的。而且,十九世纪,北漂在这个时候也是存在的,不过,好像女北漂是极少的。
这两天,奕詝孤儿院也不去,皇家学院也不去,每天让冯子材给自己当保镖,王晴儿给自己扮书童,到茶楼酒肆中去转悠,去看看有没有到现在还没有发迹的才华横溢之人。
就这样,晃晃悠悠地逛了三天,第四天,在一座名为仁太和的茶楼上,奕詝碰见了一个寡言少语,但又字字珠玑的读书人。
这个人一口吴侬软语让奕詝感到有些惊异。
当有人谈及现在大清和洋人之间的斗争是否还会发生,英人以后会不会再吃侵犯的大清的时候,这个人说了一句话,“洋人看见我们大清就像一块巨大的肥肉,总要把这肉里面油给榨尽才算数的,据我估计,如果咱大清不学洋人,最后一定会吃大亏的,甚至亡国绝种.”
说完,这人赶紧就朝大家作揖,口道,“采臣告辞了!”
奕詝看到这人逐渐远去的背影,就让冯子材去打听一下,这人是谁?
冯子材就朝茶馆的掌柜给了二两银子,这掌柜才说道,“这人叫张亮基,字采臣,号石卿。江苏铜山人,是个举人,现在是从七品的官儿,当什么内阁中书,侍读。”
冯子材把打探来的消息给奕詝汇报后,奕詝才知道,这个人看来是有大才的,而且,张亮基这个名字自己前世的确实听过,虽然现在想不起来,但这人一定是个牛人。
奕詝立即回去就到吏部去查看这个叫张亮基的人的档案。发现这个人自己应该可以招揽走的。
于是,下来,奕詝到内阁中书中去拜访了这个江浙举人。
只见张亮基大概四十多岁,脸容瘦削,有一股狠厉之气。
奕詝一看,这人就是一个杀气很重的人,是天生的军伍料。
这张亮基看见奕詝进来,有些吃惊,不过看到穿着莽龙袍,脚踏云纹靴的少年进来。张亮基也一下子就猜到,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