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卫国*军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奕詝也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真正地腾飞。
但是。随着扩军招兵,卫国*军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缺少将才的矛盾也出现了。
一个冯子材,僧格林沁,左宗棠,说实话,真的是捉襟见肘。
于是,奕詝开始了大清国的第一份招贤令,而且,要求曾国藩一定把自己认为有才的人到以自己大清四阿哥的名义给召集来。
可是,曾国藩遍观当前皇家学院的学生,要么现在年龄太小,要么只是中人之才,于是,只好推荐自己的好友了。
就在曾国藩绞尽脑汁写信,奔走为奕詝召纳人才的时候,仁记洋行向鞍山运来的炼钢以及枪炮生产的设备来了。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3月28日早晨。两艘五层甲板,上百门大炮,全长68.9米,宽15.5米,排水量3500吨的纳尔苏号和伯明翰号护航着22艘远洋货船,缓缓地驶入了营口。
当然,这次前来交接的仁记洋行的行长,也就是老板道格斯这夯货也来了。
当奕詝领着一千多辆牛车来到营口的时候,看到英人的纳尔苏号和伯明翰号战船,就像一座火炮铸成的城池一样,心里非常羡慕。
特别是走进一看,102门铁铸加农炮,奕詝的心里就像刀割一样,因为这营口是大清的海防啊,可是,英国人竟然在这里大模大样地进出,真的是弱国无海防啊!
奕詝的心里滴血,可是脸上还是笑着。和道格斯这个洋行老板说了一下客套话后,奕詝就和这次护航舰队的中校,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第一分舰队指挥官,皮埃尔中校进行了交谈。
在这位又高又胖的白人眼里,奕詝只不过是个小孩子,所以,在交谈过程中,这位白人中校显得很傲慢。
不过,奕詝也不能丢面子啊。
因为他现在代表的是大清的形象,不过,好在先前奕詝和道格斯交谈中,也知道了这位指挥官的脚底,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