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他从不招惹高官家的公子哥。
那些人在京中胡作非为。甚至无恶不作。按理说齐律该是公子哥们的鼻祖,毕竟他胡闹的性子在京中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他与那些人却是壁垒分明……而那些人听惯了齐律无所不为的名声,轻意也不会来招惹他。所以齐律和那些公子哥在京中一样以跋扈著称,却从未正式过招。
而诸葛公子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便把自己在北辰关的所为搬到了京中。
最终落个身死京城的结局。“阿律,既然有这个隐忧,皇帝为何还让诸葛洪守这北辰关,陛下便不怕诸葛洪生变?”
自古帝王多疑,那诸葛洪的儿子在京中惨死,便像埋了一个隐患。以皇帝的谨慎。他如何会不疑那诸葛洪,依旧派他驻守北辰关。
“当日诸葛公子被打死,诸葛洪便直接入宫求见陛下,而且声泪俱下的说他知道是自己的儿子顽劣……现在落个这样的结局,是自己儿子咎由自取。他不求杀人偿命,只求陛下按律处置。
他表现的十分理智,在陛下看来,这是个将大魏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忠臣。
不过在我看来,他这招是以退为进。当初那帮公子哥和诸葛公子都有错……只是最终诸葛公子身死,所以他成了苦主。
当时陛下若是抓出个首恶。然后正了法……也许便能真的安抚诸葛洪了。只是陛下念着犯事的皆是些高官之子。虽然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刑律,可是谁又会当真?
事情便是如此,越是身居高位,越是将子嗣看的尤其重。
事后几个高官出面代其子认罪。言语间虽然满口陛下降罪。可那自然是口不对心的。
在皇帝看来,人都死了,再多杀几个也不过是火上浇油罢了。他只能尽量安抚诸葛洪,让他淡忘丧子之痛……所以为表对诸诸洪的信任,皇帝依旧让他驻守北辰关。
这几年诸葛洪一直兢兢业业。
开始的两年皇帝也许还存疑,可是一晃他守关五年。北辰关一直十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