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2 / 3)

这一典故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天道与人道是相通的,相互感应。道教认为,一切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的东西,都会有相应的神灵存在,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有神灵监督。“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所以,我们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内不怍于心”。二是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祸与福的本质。祸与福不是由我们自身之外的人、事、物造成的,而是从我们对待人、事、物的身、心、口而得来的。当我们心平气和地用善的态度、言语和行动对待人、事、物时,我们的身心就会开朗,也就自然会得到吉神的护佑赐予善报;当我们用恶的态度、言语和行动对待人、事、物时,我们的身心就烦闷,吉神自然就会远去,就会遭到惩罚或灾祸的恶报。

在生活中,如果细心观察、体会,不难发现,我们怎样付出就会怎样得到,所能够得到的,永远都只是我们自己所付出的。但当付出与得到相差甚远时,我们会感觉不公,会思考,为什么一些人做了善事没有得到善报,却换来的是恶报呢?为什么一些人做了恶事没有得到恶报,却总是善报相随呢?《感应篇》告诉世人:“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一些人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怨恨和抱怨。比如,抱怨别人不够真诚,抱怨别人不够善良,抱怨别人吝啬等等。在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却始终没有认真地想想,自己是否有错?我们的心态是否正确?我们自己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此,祖师爷给世人留下了正己化人的法宝。所谓正己化人,就是要我们端正自己的身、心、口,去除邪思杂念,以身作则。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以善心、诚信去对待一切,以恩德回报一切。不管对方是善或不善,是守信还是不守信,是对自己德还是对自己怨,我们都应以善待之。这样,就会使更多人享受善的福报,并慢慢去引导感化他人。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也将会

最新小说: 军校生但沉迷种田 青灯纸匠 快穿之我来收个金手指 九等公民 搏击王 空间通末世,我带飞全家很合理吧 盘点二创scp,山海经弱爆了! 庇护所进化论 怪谈规则,S级怪谈世界副本 全民求生,我薅羊毛虐哭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