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他此次攻城不损一兵一卒,可见武器威力。此次东路大军可人人武装匹配,宋兵文弱,料得定不是敌手。”话罢,叹一声,心在想:“儿子,屡劝你不听,既然你已行动,身为父亲的我,又怎愿你一人涉险,事到如今,为父也顾不上许多了,只有倾一国之兵助你成就其事。成者,你为王,合家欢庆;败者,九泉之下,为父陪你。盼你一切小心!”心中默默祈祷平安。
几人听后,也不敢再劝,均是同一般心思:“既然皇上主意已定,作为臣子的也只能努力配合。”太子是个甚么性情,他等又不是不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万一宋廷当真拿此事作文章,那时再防江山社稷已然岌岌可危,眼下防范于未然,仍是好的。
朱丹臣有一层担忧,便道:“皇上,此等关乎国家命运之事,不先向百官打声招呼吗?”段皇爷点头:“还是丹臣比较理智,这个朕早已想到,天一亮上早朝,朕便当众提出。眼下卿等听令。”七人闻言,立即肃立待命。
段正淳道:“司空巴天石、司徒华赫艮你等二人明日取朕的兵符去军营调动三军,开往东路进发;朱丹臣、褚万里、古笃诚你三人前去新世纪征集武器,以及征收丁男入伍。”想了想,又道:“他等毕竟是太子的人,一切采取自愿原则,不可伤了和气。”五人应是。
皇爷他又吩咐道:“范骅、傅思归,你二人负责后续事宜。”众人领命,议到此处,已见那东方鱼肚白,数人自散,各去办事,而那皇爷命内侍整理朝服、皇冠,穿好之后,大步前去上朝。
果如朱丹臣所料,皇爷一提出此事,反对者不下数百,都说大理国小,不宜动大国,这无非是以卵击石,反说公子的不是,提议废太子另立等云云。皇爷听了头大,见侯爷高升泰静立一旁,无甚言语,表情如常,便问其故。
岂知这侯爷却道:“太子这实乃明智之举,世间本就是弱肉强食之道,谁强势了,哪个还敢欺咱?”百官一听侯爷此言,皆不敢吭声,皇爷即封侯爷为伐宋北路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