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日清战争开始,到日俄战争,918侵华,日本人形成一种观念,在很多时候,步兵的战斗取决于白刃战。
也不是日本人落后,他们的观念是建立在对方火力不足基础上,而且,屡屡见效。甲午战争中,日本兵一亮出雪光闪闪的枪刺,潮水一样冲锋,**无能的清军就全线崩塌,日俄战争中,日军也组织过8000人的白刃大突击,击溃当面俄军!
全面侵华以后,精于刺杀战术的日军,基本上一个人可以对拼中国士兵好几个,他们更自信,更得意于这种白刃战,通常,只要日军大规模使用白刃战,形成震慑人心的场面,加上炮火和飞机轰炸的威慑,中国正规部队必然败退。
赵羽也知道日军的这个装*吓人特点,也就放心地拼刺,一连挑死了4个日本兵。
拼刺和狙击手战斗差不多,集群战斗拼的是士气,混战拼的是技术,技术稍微好一些的,往往可以连胜多名对手,在解放战争史上,都记载有攻城的解放军,在城头一人刺死最多9名对手的记录,更别说徐海东大将在南方闹革命时,一次一人挑死11人。
赵羽矫健的身姿,强悍的力量,冷静机敏的头脑,变化莫测的动作,特别是枪刺黏在一起时的瞬间转折锋芒,所向披靡。
他们迅速冲破了这边薄弱的日军防线,人在北面,主战场在西面,他们迂回到了这里,五个人还有三名骑兵,两个步兵。
赵羽奔向一条田头的沟壑,依托几棵大杨树,装弹朝日军500米外的卡车炮兵侧翼进攻,一连击毙四名日军炮手,将最凶悍的步兵炮班组打光。
此时,日军左侧地方的村庄附近,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那里,埋伏着赵羽带领的两个连,拥有不弱的火力,本意是诱敌深入以后,侧翼捅刀子,没想到,敌人太多了,卡车速度太快,而且,敌人很狡猾,板津少将一面挥军西进,一面派遣一个小队的日军前往搜索侦查村庄,保证侧翼安全。
日军到达村庄50米的地方时,八路军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