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现代99A一个坦克营交付到赵羽手里,他就不会有如此吃力的全面部署,而是长驱直入,横冲直撞,碾压鬼子成肉泥。
别说这个,就是1943年底开始的中国远征军的大反攻,火力超强的支那军横扫日军甲种十八师团,让它补充了十几次还是崩溃了。
带着许多遗憾,赵羽率军冲击到敌人的侧后,并没有继续进攻,而是逃跑了!
也并非逃跑,这是预伏的小股游击部队。
一旦敌人溃败,他们就会从树林和土包沟壑后面冲出来,打冷枪,或者截断敌人的逃路,进行狙杀,扰乱,造成可怕的威胁。
即便不参战,他们也将对敌人造成极大的心里压力,毕竟,敌人眼睁睁看着这些骑兵冲过去了。
随后,又有十几名骑兵冲过来,分散到赵羽的方位,这样,先后两支骑兵共计六十余人迂回包抄,断敌后路。
这种迂回渗透围攻的战术,是日军最基层的步兵进攻战术,对战国府军队,屡试不爽。
这种战术,可以策应正面中央的进攻火力,也可以截击残敌,还可以战术牵制,灵活机动。
中国国民党正规军阵地战的溃败,有很多就是败在这种战术下的。
而且,很多著名的抗日将领,就是倒在这种阴狠的渗透侧击攻势面前,比如七七事变开始29军的佟麟阁军长,赵登禹师长,被日军渗透才玉米地的小部队冷枪狙杀,此后豫西的36集团军司令官李家钰上将,也是撤退途中被日军先期渗透小队猎杀。
当然,这种战术,后来被我军学习娴熟,成为著名的穿插战斗模式。
这种战法的意图是全歼敌人,因为赵羽发现,敌人的援军以辎重为主,携带有大量的弹药,如果歼灭的话,缴获必然众多,特别是敌人的炮弹和子弹,将是极大的战利,对将来战斗意义极大。
为了加剧敌人的紧张,不使敌人绝望之中破坏辎重,赵羽等人开始从树丛中打冷枪。
这些辎重,让特别是弹药如果不能截获,则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