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
李重进收到赵匡胤的传旨,正准备去汴京觐见赵匡胤。有偏将向美面见他并劝说道:“将军是周朝至亲,今日若去汴京朝见宋主,末将恐将军此去一去不复返啊。”
李重进本也有此虑,心里默然,急道:“若不去,恐怕赵匡胤责怪啊?”
向美道:“古人有言:‘宁我薄人,毋人薄我,’现在赵匡胤刚刚平定潞州,他们的兵马一定相当疲惫,将军何不马上起兵,率军直接杀向汴京。这就是先发制人,后发至于人啊。”
李重进心有所动,忙说:“但是我们的兵力不足,我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向美说:“如今只能扣留赵匡胤的使者,然后将军派人向南唐国主祈求借兵相助。只要南唐能出兵,我们大事可成。”
李重进如今如热锅上的蚂蚁,七上八下的,目前到了如此地步,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说:“现在想做宋朝的忠臣是不可能的了,起兵反抗也有可能会死。左右是死,不如奋力一搏吧。”
于是,李重进扣留大宋使者,派人联络南唐。接着整备军马,修缮城池,准备战守。
且说赵匡胤正在汴京商议潞州,泽州地方的治理和恢复。却有南唐使者前来朝贡,并献上书信一封,赵匡胤看了,但见上面写着:
“大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奉书南唐国主麾下:重进,周室之懿亲,世受先帝之厚恩,不忍背负,今将举兵入汴,乞国主能援助一旅之师,共同声罪讨逆,若幸得成功,重进当拱手听命。惟望大王垂谅!”
赵匡胤看完,先是对南唐的使者说道:“你们国主能这样诚心待朕,朕心甚慰。告诉你们国主认真派兵防守各处要塞,不要让叛兵攻入你们的国土。朕马上就会派兵平叛了。”
待南唐使者走后,赵匡胤才对赵普叹气道:“这场战是不可避免的了。不论朕怎么做,李重进还是要反叛。”
赵普回道:“既然皇上如此不愿起刀兵,不如再给李重进最后一次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