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潞州城。昭义军节度使府内,李筠在大厅里焦急的走来走去,派出去联络北汉的信使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计划受到拖延,他的心情变得更糟糕了。虽然没有北汉的相助,他也会不更改反叛的初衷,以此来报答当年后周太祖郭威对他的知遇之恩,但是作为一位征战沙场多年的将领,他知道多一个盟友,多一份力量,多一分把握的道理。
两边的幕僚们看到李筠如此的神情,各个也都满怀心事。在派公子李守节去汴京查看大宋朝廷虚实之后,他们就建议李筠联络北汉,共同出兵讨伐赵匡胤,现在大家也只能耐心的等待。
天色越来越黑,李筠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此时,他期待的不是北汉盟军的力量,即便是结盟了,真正面对赵匡胤攻击的首当其冲仍然是他,但是他需要的是心理的平衡和安慰。结盟的顺利与否,是对他此次行动是否顺利进行的开始,万事开头难,有了好了开头,他的信心才能建立,军队的士气才能提升。
突然,府外的街道上传来阵阵马蹄声,在宁静的夜晚显的很是清脆。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一下子让李筠有了精神。他知道,如今的夜晚,只有他的军队才能如此快捷的纵马前行。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来者将是自己日夜盼望的牙将刘继冲,也就是他派出去联络北汉的心腹。
门开了,一道身影快速的从大门走近大厅,“报将军,末将不负将军重托,已经与北汉取得联络,他们答应会出兵相助。”
“好!好啊!继冲辛苦了。你的这份功劳本将军记下了。起来吧。”
“谢将军!”
刘继冲起身后,从自己的牛皮鞋中,摸出一个蜡丸,用手轻轻捏碎,但见蜡丸里露出一封短小信函,双手呈给李筠,里面是北汉皇帝给他的出兵相助回函。
看完回函,李筠就着烛火把它烧了,然后大笑着对他的幕僚说道:“北汉已经答应出兵了。我已经决定起兵讨伐赵匡胤。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行动?”
其中一幕僚先回道:“将军,公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