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而且颇有渐渐超越。后来居上之势。
官场之中讲究韬光养晦。德望越是高越要表现得谦恭有秩,杨自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也知道自己只要事事谨慎小心。不出什么大错,熬到日后太子登位,一切便都是水到渠成。可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想想觉得挺容易,实际做起来却很难。
当今皇匕龙体康健。在位的时间比以往大多数的天子都要长。现在太子眼看着已经快步入中年可是关于那件不能宣之于口的事情还是看不到希望”而杨自和在朝事上虽然一直兢艳业业,不犯大错,可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也导致了很多时候错过了出彩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身前还有一个李东路,身后还有一个范宣。尤其是李东路,往往有出人意料之举,而很多出彩的事情也往往都发生在他身上”身为内阁次辅,太子太傅,杨自和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的功绩和所为在李东路这个即将告老的人跟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正因为这样,所以几位内阁重臣表面看起来关系融洽,但私下里也都卯着劲儿比较高低。可是这一次朝廷开科取士,皇上钦点了李东路来总理一应事宜,别人便已经失了先机。现在殿试评阅试卷,李东路却一反常态地激进了起来,本来杨自和心中疑惑之中还存着一丝心思,想等着皇上看到评阅的顺序恼怒发火时候李东路的笑话”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李东路似乎又做对了”
杨自和心头暗叹之余,也只粥商悄地朝李东路拱手恭贺。但他意态虚浮之余,却没有注意到,李东路看着他而流露出的笑容里,那一抹宽慰同时又显得颇为无奈的苦涩…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启元帝终于把前十份被挑选出来的试卷全部览毕,面上神情似笑非笑。显得颇为满意。李东路三人看在眼中,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仿佛肩膀上卸下一副重担一般。眼看着启元帝手执朱笔,就要定出三甲之数,却忽然之间好像想起什么来,凝神静气又将那十份考卷重新看了一遍。接着却又将朱笔放回到了笔架上”…
其余三人看了启元帝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