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才能争取到这个机会。
辽民逐渐了解了这个政策以后,大家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兴奋,虽然欠了远东一屁股债,但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还在乎什么啊。只要多卖力气,几年之内把欠下的饥荒还上就是了。包产到户以后,他们就能有自己的房子,平时也能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总比在这里天天被人管着强吧。
但也有很多老实木讷的辽民,他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每天只要完成了规定的活,就能保证三顿饱饭,上哪去找这样的日子。这些人并不在乎什么自由,对他们来讲,这辈子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宁可天天踏踏实实的干活。
他们就想安分的过日子,让他们背一屁股饥荒,能愁得他们一夜白头。对于这样的辽民,公司以后会安排他们去一些大型的国营农场,成为一名农场劳工。
还有极少数的辽民,他们既不愿意过现在的生活,也不愿意包产到户。反正这样的人,到了哪里都觉得憋屈,自己没能耐不说,还不努力,除了满嘴的牢骚,什么都做不好。对于这样的辽民,他们会自动进入公司的黑名单。
自从辽民了解了公司今后的政策以后,除了极少数辽民还是满腹牢骚,但绝大多数的辽民,情绪算是彻底的稳定了。劳动的积极性也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而大批政工人员也适时的深入到辽民中间,开展了各种思想教育工作。
此时大明的关宁军,正在宁锦一带严阵以待,所有的城池要塞紧闭城门,生怕鞑子再一次进攻。他们严防死守了很长时间,发现鞑子并没有丝毫攻击的意思,他们这才放下心来。
宁锦的明军派出了大量的夜不收,开始在大凌河西部沿岸打探军情。可是他们刚一到大凌河的岸边,就被在河面上的远东战船打得落荒而逃,根本无法获得可靠的情报。
直到明军在辽沈的眼线,九死一生的把情报送到了关宁军的手里,明军才算是知道了辽东的消息。可这个消息让他们不敢相信,鞑子在辽东竟然被远东公司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