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尖了知道么~历史上不单孔明提出过三分的理念,天下的局势逐渐明朗化,三分的概念自然形成了,其他的三分提法只不过被“小罗”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当然站在不同的军营立场,大家提出的三国的国家是有所出入的。
孔明在蜀汉的地位,从蜀志单独立传便可看出,享受此等待遇的除却帝王,大约只有孔明与陆议二人了罢。
谋士这个不是很好说,因为谋士这个称谓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可能依靠单一类型实现,譬如临阵筹谋,主持战守的,如程昱、荀攸等,称军师;主持内政,开发技术的,如荀彧、董昭等,称良吏;规划大势、制定方略的,如戏志才、郭嘉等,称筹画士,尚不包括坐议清谈/涉险下间/淫人妻女……开始胡说了,打住打住。以诸葛亮为例,先主时留在成都作“以足军资”的工作,同样是左右战局胜败的关键,其后的五次伐魏,作为总帅不可能事必躬亲,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了——你说历史上的诸葛亮算是良吏呢,还是军师什么的?诸葛亮伐谋就比搞内政高明,或者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比“略武都、阴平二郡”机巧?其自身就没有什么可比性,更不要说放到更大的范畴中去了。一场战争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们欣赏的是过程,欣赏的是伐谋弄权的精彩而不是一个先验性的结局,你说是么?不管怎么说,我比较喜欢诸葛!所以本书会把他设为顶尖谋士!同时还有贾诩郭嘉等人,之所以专门搜索一下给诸葛亮个简介,主要是因为有太多人说诸葛了!不管如何!就算是我个人喜好吧!望大家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