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以及海运可以通向东欧腹地,成为帝国在欧洲的立足点。
时间到了18年8月底
李福寿已经开始考虑战后安排,作为主要的参战国之一,大洋帝国在整场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理应得到合理回报。
此次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无关乎正义与否,只是一次争夺世界话语权的终极较量。
事实证明
英法等国的朋友圈更广,拉拢了36个国家一起对付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四国,实际上是德国力扛欧亚非各国群殴。
在伦敦和巴黎的往来信函中,毫不掩饰在战后要拆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企图。
在这一点上
英、法、洋三国取得了一致,基本代表了协约国集团战后政策的方向,而在这其中,英法等国将起到主导作用。
由于不牵扯核心利益,所以,李福寿愿意拱手让出肢解三大帝国的主导权,从而换取在其他方面的让步。
有时候,并非做得越多越好。
英国人主导肢解了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恨了他一百年,主导肢解了奥匈帝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对英国人的怨念,必将会持续几个世纪。
从欧洲事务就可以看出来,德国人的号召力比英国人强的多,这不是没有历史原因的无厘头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恩怨。
为啥英国人一门心思只能跟着米国人跑,拼命强调英美特殊关系,一个劲儿的做欧洲搅屎棍,还不是因为名声臭了大街?
很多华人认为西方人不了解华夏,其实道理是相同的,有谁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欧洲各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呢?
一名德国人,对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和波兰的感情截然不同,蕴含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民族和国家情怀,外人很难理解。
反之亦然。
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几乎一代年轻人的巨大代价,可得到了什么呢?
若历史没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