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两端尖锐中间鼓的扁桃型。
从俯视图上看更像是柳叶型,也就是中后部的船身宽度比较大,造型饱满。而过了中部舰身再往前的前半段舰艇宽度快速变窄。
最前面由一个非常狭长突出的前船头吃水段,因此整体俯瞰像一片柳叶。
这种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有限动力下破浪高速前进,全舰的长宽比很大,可以接近或者超过10。
正是采用了先进的动力系统和水下高速流线型设计,该级舰可以实现22节的最高时速,极限持续时间10小时,在实际航行中曾经达到过23.5节的最高速。
众所周知
主力战列舰拥有速度优势,可以在大规模海战中先敌抢占“T”字头,掌控海战的主动权,
而且,不论快速接敌还是主动脱离战区都有自主性,打得过就打,可以迅速扩大战果。
打不过就转移,一切尽在掌握中。
相比较扶桑国“敷岛”级战列舰每小时18节的最高航速,德国“布劳恩施维格”级与“德意志”级19节的最高航速,“青岛”号战列舰的22节最高航速远胜对手,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之一。
当然,这种高速深V狭长的破浪舰型劣势也明显,那就是全舰在高海况下的摇动和侧倾都比较厉害,全舰的摇动频率加快,人员更容易出现晕船。
相应的舰上主炮和其他武器系统的瞄准变得更加困难,整体射击命中率下降。
而且在某些速度下,船头会出现较大的船头浪,造成栽头现象,特别是在海况恶劣的大西洋冬季,对战舰不良影响较大。
这就需要海军官兵加强训练,努力克服不利条件。
“青岛”号第二项绝活就是防御力,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防弹装甲钢技术,而且主装甲带厚度达到348毫米,能够正面抵御当今世界345毫米口径主舰炮发射的穿甲弹伤害,可谓超强防御力。
装甲防弹钢重量达到2430吨,几乎将战舰全都包裹在厚厚的重甲之下,甚至152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