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发达的历史见证,更是姑苏文化和吴东文化的重要载体。”罗观说道。
“白省长,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并列华夏四大名绣,是吴文化中华彩绚丽的组成部分。刺绣业是姑苏历史上人数最多、最古老的传统行业。绣娘真的可以作为姑苏文化的一个符号。”一听罗观说到家乡,而且又说得如此到位,郑智慧不禁出声附和。
“嗯,听起来有些道理,继续说。”白秋山也对罗观进行了肯定。
“再说说花娘。茉莉花的歌曲唱遍大江南北,姑苏的花娘也是水乡妇女中韵味十足的典型代表。每到茉莉花、白兰花和丹桂飘香的季节,姑苏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提着花篮叫卖的卖花姑娘,馥郁的花香与甜糯的叫卖声相得益彰,成为水乡街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罗观说道。
“是啊,上大学的时候,我和罗观就多次在姑苏的街头上闲逛,感受的确很深。民国时期有个电影《卖花姑娘》就是在姑苏拍的。还有戴望舒的《雨巷》,他想遇到一个丁香花般的姑娘。不说别的,做足花娘的文章,姑苏就可以名满天下。”南小辉终于接上了话。
南小辉这段话接得非常自然,这让罗观感到南小辉这个富二代和官二代也知道奋斗了,自从分到省旅游局,看来也是学习了不少东西,并且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思考。
郑智慧也非常欣慰地看了看南小辉。看到南小辉的进步,郑智慧不禁想到了罗观,这两人是大学的死党,她是知道的。对于儿子交这个朋友,她也非常赞成。有时候放假的时候,罗观经常跑到南家玩,她当时就感到罗观这孩子很懂事。
南小辉没受过苦,也不缺钱花,干什么都不努力,反而是有父母。父母有钱,母亲有权,对未来从来不上心。而罗观不一样,出身县城,为人厚道,罗观与南小辉成为死党,有利于南小辉的成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儿子交什么朋友,郑智慧是要经过严格审查的。现在看,罗观此人遇事冷静、从容不迫,而且知识面非常广。
听到罗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