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销量第三天销量2.5万册,周销量将近2o万册,这就是沈红星《潜伏》的力量!
自从8o年代初的“黄金年代”之后,各地书店、书商真的没遇到过销量这么疯狂的书。8o年代初还是因为刚改革开放,所以连他娘的一本黑格尔的哲学书都能卖出一百万套去,更别说金庸那帮老妖怪的书了。到了9o年代,有没有销量过2o万的书?当然有,但是人家都是一年一年累计下来的。谁他娘的能第一周就爆出来二十万的销量?这样第一个月起码三十万套的销量是没跑了。可是一年有十二个月呐,一年下来还说不好真能上一百万套。
各地新华书店经过这次的事件,也明白一件事情,于是各地店长不约而同的在自己店里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以后橘子那家伙再书,就直接摆在收银台旁边算了……
而对各地的书商来说,他们总结出来的一件事则是:以后要提前联系好运输工具,晚了就没了……
有了这样的周销量,沈红星得到的则是徐晓燕紧急加印5o万套的版税15o万的支票。新华商还没给徐晓燕结款,这一百五十万差点把徐晓燕家底都弄光了。她虽然做出了递支票给沈红星的姿势,但是两根手指捏的那个紧啊,沈红星差点没抢过来。
收了支票以后,沈红星琢磨着自己的资产差不多45o万人民币了,不过这按照特殊行业来算的稿费税要从8oo起征,还是12%左右的税率,一下就弄会的沈红星几十万没了,总资产缩水到4oo万出头。
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产生逃税漏税的念头,沈红星打电话给了刘雁鸣:“喂,刘总,电视剧拍的怎么样了?有眉目了么,我这书的宣传期都快过去了。”
刘雁鸣说道:“诶,红星,电视剧啊,再有两天就可以杀青了,然后做后期,我估摸着11月底吧,就能拿出来向电视台兜售了。”
听了刘雁鸣的话,沈红星琢磨了一下,还真有点想跑到北京去帮刘雁鸣弄弄后期制作。他也不太会后期制作,不过可以提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