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650年11月突然死去,他的独子威廉三世一个月后才出生,如今的荷兰改由威特森家族执政。
内特利松-威特森执政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杀一儆百在军中立威,即便是海军高级军官和军事法庭的法官们的联名恳求,还是无济于事,马禄玎就在第一次英荷海战开战前被枪决了。
对于澎湖海战,傲慢的欧洲人至今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打败了?于是,经过各国海军究者们用各种方法模拟得出来的结论,竟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如果当初马禄玎在解救出前卫部队后,不是胆怯地逃走,而是奋起和明军一战,结局一定会是另一个样子。
依据就是当时即便荷兰舰队损失惨重,但不论舰只数目还是火炮数量,还是与明舰旗鼓相当的,打下去,一定可以扭转乾坤。另一个佐证就是明军获胜后,出人意料地并没有乘胜追击,这就充分说明了当时的明军也已经无力作战了。就差一点啊!只要咬牙坚持,就能打败强弩之末的明军了。这仿佛成了各国海军的金科玉律!
但这些自以为是大傻瓜们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只是在模拟常识xìng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伟大民族面对异族挑衅所能迸发出的力量。开战之初,荷兰海军凭借压倒xìng的优势,都不能取胜,被打得大败;凭什么就认为在两军实力旗鼓相当时,反倒能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了?
关于澎湖海战,我们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邱辉的运气比马禄玎的好,实际上,除去马禄玎没有料到明军的巡洋舰级别的快船竟能装载战列舰上的重炮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邱辉做了马禄玎没有做过的事情。
在接战之前,邱辉就决定采用夹击战术彻底击败荷兰海军,并把这个计划提出来由属下讨论。果然不出所料,一些偏向谨慎的舰长认为此一战法难以遂行。他们指出,假如以两艘军舰包夹一般敌舰,则此两艘军舰将会相互遮掩对方的火力。
但邱辉愿意承担此种风险,并告诉大家可以靠演练来克服这个问题。于是,在十几天的航行中,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