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堂自古只收汉族学生,但三十三猛这个称谓却是从元朝开始提及的,主要原因并非元朝作为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给学堂造成毁灭性的威胁,而是元朝本身就是兵器升级到武器的重要阶段,虽然南宋已有枪炮,但直到元前并未有长足发展,元朝“火铳”的出现对千年来的冷兵器战场带来的并不只是滚滚“硝烟”,还有人与兵器间关系的意识冲击。长久以来,在武力上引以为傲的兵器优势有被学堂之外的普通人赶超的趋势,这种差距的缩短,不单单是速度方面,攻击力度和辐射范围上都引起了百家的重视。
与此同时,很多修武人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依赖手中的兵器、身体里的重身、借助的相以及转世高人之力,继而陆续有人开始抛开外物的扶持,集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学堂称这一时期为“内武身”,由此也诞生了以己力胜外助的三十三猛排行。但内武身持续的时间并不比元朝长,绝大多数人意识到自己意志力欠缺和天资能力的有限,根本无法舍弃外物的帮助,加上潜在固有的惰性和逃避心里,索性就把兵器、重身等等归为不可或缺的“天赐”。以至于三十三猛自然而然就成了可修不可求的天赋挑战。
有正就有反,有阳就有阴,有一就有……负一,有强修己身的三十三猛就有一群热衷于改良外助的家伙,这批人一直无法得到学堂的正式承认,但因其钻研精神和持久度都足以跟三十三猛抗衡,所以,学堂学员私下把这批人叫做“心圣”,合一个“怪”字,而这些人自认为此名字可以标榜他们是技术改良的“有心之人”,也就认同了这个称谓。心圣的人数极少且又不定,排行没有三十三猛那么明确,更无法评定优劣,干脆就称作是“心圣族”。
邹迁隐约听说过心圣族,一直没太多留意,以为是佛道两家修身养心的一伙人,直到听了陶改的解释,才意识到心圣族跟心、跟圣八竿子打不找。为此他还体验了平生中第一次枪战,不知道陶改在子弹上加了什么料,竟然可以打穿魔的双斧,子弹从魔肩膀上穿过留下不是弹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