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糊涂啊。”
王坦之也气愤殷涓不争气。听谢安这么说,当即也无话。但是心又不甘。于是转言道:“可是蕴、冰、倩又怎么得罪了他?想当年司徒(亮)和肃公(翼)与桓家有通家之好,而且两位老大人在世时对桓符子多有提携知遇之恩,桓符子现在居然要收监肃公的三个儿子,这也太绝情了吧!”
谢安也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桓公太心急了!”,是啊。桓温在这一步上真的太心急,太让人心寒了。谁知道桓温收罪殷涓是为了泻私愤,收罪蕴、冰、倩是为了打击家在朝中的势力。因为、殷两家通好。不但在江左名士中声望甚高,而且多人在朝中担任“清官要职”,拥有不可小视的势力。现在桓温居然要将这、殷两家一窝端,这不是太狠了一些吗?要知道门生故吏这个官场上的传统结连方式在江左、乃至天下都是主流。就是强横如北府的曾华,对桓温却是客客气气,就是在寿春袁家案子上被驳了面子,也只是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自己地不满。
“心急?”王坦之冷笑着接言道:“他当然心急了。景兴(超)这个入幕之宾天天在他耳边谗言,早就想行王莽之事了。”
谢安知道王坦之等朝中臣子对桓温那位谋士参军-超印象不好,认为这位名门之后是一个狡诈阴险,为虎作伥的小人。而谢安对超的感观却是不偏不倚,承认其才华,不过入幕之宾这个绰号却是他叫出来的。
当时谢安拜见桓温,商谈国事。不一会只见风将桓温身后的帐子吹开了,只见超躲在帐子后,看来是偷听多时了。谢安也不奇怪,因为他知道超总是喜欢躲在桓温帐后,偷听桓温与客人之间地谈话,以便更好地为桓温出谋划策。当时的谢安只是拱手笑道:“景兴先生真可谓是入幕之宾呀!”一番说得超满脸通红,哑口无言,而桓温也在一旁尴尬不已。不过从此以后超再也不敢帐后偷听了。
“行王莽之事,桓公和景兴可没有那么糊涂。”谢安摇摇头说。
“东山,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王坦之不由一喜,连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