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朝廷没钱了,自己也不会这么仔细地去研究这些过去一直没注意的东西,一研究下来才发现问题地严重性,难怪范六叛军有如汪洋大海一般。 桓温幽幽地长舒了一口气,黯然地叹道:“某治事以来,竟无一功可论,无一事可记,军破于外,资竭于内。看那北府曾叙平,却能气吞万里如虎,纵横远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景兴,那该如何办呢?”过了一会,从极度愤怒中回过神来的桓温开口问道。="" “我与元琳等人商议之后,觉得当今唯一之计便是争民!”超毫不犹豫地答道,他和王珣等人查阅到这种情况,经过慎重推敲后才定下计策来,正好现在讲给桓温听,请他定夺。="" “争民?”刚才也是一脸阴愁的桓云不由一愣,不由失声叫了出来,但是在桓温的扫视下很快坐定下来了。="" “是的,争民。百姓户民是朝廷赋税徭役的根基,只有在编户民越多。他们分担地赋役就会相应轻松,所输谷米也会更多,如此而论朝廷不但可多收谷米,民情也可缓和。”后,江右遗民者近百万余。朝廷立郡县以司牧之,一可防止江右流民流入私门豪家,二可抚慰流民恋土之情,三可保留侨姓士族的郡望。然北府复江右立藩,以均田制招募侨民。北归者十之八九,余者仅十余万,皆因附于豪门世家中不得归。”="" “朝廷南渡后为了安抚世家士族,不但延续荫客、荫亲属制,还行给客制,可按官阶品级拥数量不等的佃户、典计(农奴管家)、衣食客(府中杂役奴仆)。如官品第一,第二者,佃户不得超过四十户,典计不过三人,以下每降一品。少占佃户五户,至九品仍可得五户。少占典计一人,至五品议郎以上典计一人。佃户、典计、衣食客及世家士族的左右随从、侍卫皆注家籍,并无单独户籍,所以朝廷也不会找他们收赋税,征徭役。”="" —="" “朝廷行给客制一是安抚优待士族,稳定地方,二是试图限制士族世家隐匿民户,与国争民。但是豪强世家往往不体朝廷苦心,肆意占民,而地方官吏却因为种种关系对此视而不见。加上在籍百姓不堪重负,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