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侍中诏桓温入建业,让他主持朝政。桓温不知道江左的用意,立即回绝。朝廷再次诏征。桓温看到朝廷如此殷切,便也同意了,立即顺流而下赶往建业。谁知快到建业时,朝廷又畏惧了,害怕引狼入室,于是遣尚书车灌持节,阻止桓温继续前进。
桓温郁闷得不行,干脆弃舟登陆。在赭岭(今安徽繁昌)筑城而居。不过桓温也不会就此轻易放弃。干脆宣布遥领扬州牧,开始将势力向江左朝廷的腹地扬州渗透。
经过一段时间地筹划和准备,以设三省为基础地北府军政大改制地初步方案已经出来了。曾华于是就召集文武重臣开始讨论,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月,大改制的草案终于出笼了,现在该进行审议。这种会议移到长安宪台的左议堂里召开,与会者有文武重臣百余人,包括从各地交卸地方职位回到长安的王猛、谢艾、张寿等人,以及邻近的秦、并、梁三州刺史、都督,和其余各州刺史、都督遣来发表意见的佐官。除此之外还有长安大学、雍州大学等学校的教授名士、各大商社掌柜、乡绅代表、圣教教会大主教团地七名枢机大主教等等两百余人,再加上书记人员,足足有三百多人,把宪台的这间不算小的大堂挤得满满的。
曾华首先讲明会议的议程和规矩。与会者对自己分发的大改制方案进行讨论,但是为了保持进度和秩序,曾华宣布众人必须分组讨论,如各州的佐官为一组,各教授名士为一组,武官为一组,长安就职的文官为一组,商社和地方乡绅代表为一组,大主教团单独与王猛等重臣为一组。分别讨论这套方案,提出意见,然后再在自己这一组里统一意见,最后再汇总讨论。
经过近一个月地讨论和争执,大改制方案终于大体修改完毕,今天由曾华汇集所有地与会者,当堂颂读,进行最后的全体审议。
首先提到的是掌握最高行政权地尚书省,天下国事,皆上于尚书省。不过北府的尚书省是尚书行省,主官是平章国事,设一名,典领百官,掌尚书行省一切事务,被称为太宰。副职是参知政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