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动,有点明白曾华心里所想了。
“大人,依属下看还是不去的好。”王猛很直白地说道,“尽管建康这次明诏传大人回建康并无二意,但是大人这个时候离开长安关右,恐怕不妥。而今关右内部初定,人心不稳,外有强敌环视,稍有不慎就会全局牵动,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且建康朝廷的真正用意只是牵制大人不要直入河洛,为朝廷正师北伐拖延时间,在他们心目中,能不能收复河洛固然重要,但是谁收复河洛更重要。在他们眼里,收复河洛也是一个筹码。当然,这河洛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筹码。”王猛越说越直白了。
“既然如此,大人只要回表说关右现在危机四伏,不是轻易可以离身的时候,也向朝廷明确表示关右现在是不可能有能力出兵河洛,那么大人回不回建康对于朝廷来说也无关紧要了。大人不必为了一个名而轻易放弃数百万百姓殷切期望,让数万将士的血汗赴之东流。”王猛转道:“大人,你忘记侦骑处传来的军情吗?七月,河北大乱,二十余万百姓准备渡河归附朝廷,谁知道褚裒已兵败还朝了,没有人接应,结果被北赵纵兵大掠,死亡略尽。大人,你不希望关右也出现这种情景吧?”
曾华默然了,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在长安主持大局,刚刚打下来、还没有正常运作起来的关陇是经不起什么冲击的。而自己去建康不是一、两月就能回来的,这路途数千上万里,就是再快的马也没有局势变得快呀。到时自己要是兵败退回梁州,又将是一场惨剧。
“景略先生,我深知离开长安的危险,只是……”曾华说到这里,不愿再说下去来了。
“大人,我知道你和真长先生的感情。真长先生已经病重,此次去建康可能是最后一面,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让长安关右有失,那么真长先生又岂能安心?”王猛劝道。
曾华黯然地点点头,刘惔最后几句话深深打动了他,此次不见,恐将来再见就是九泉之下了。他也从桓温的书信中知道刘惔病得不轻,已近灯尽油枯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