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些,大家都在磨着牙,鼓着腮帮子,谁也不愿开口说话,因为这话题不好挑呀。
最后还是随军的南郡太守司马无忌真的很无忌,首先开口说道:“不知我们兵分两路,各循江北、江南同上成都,这样的话可以迫使伪蜀军也分兵应对,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也可以让蜀军分不清我们的主力。只要我们有其中一支突入到成都,附近的伪蜀各军定会不战自乱,则大事成矣。”
益州刺史周抚和参军周楚两父子(忘记说明了,周抚和周楚不用验DNA也是两父子,都是桓温的心腹)赞同这个建议,但是毛穆之、孙盛对这个建议却表示不赞同,但是又提不出更有利可行的意见,于是两票人马开始争执起来。
决策人桓温坐在正中间却一声不啃,却只是一个劲地摸着自己的美须,看来他的心里也举棋不定。现在走到这一步了,有点骑虎难下了。
很快,桓温有了举动,他把目光转向了右侧上座的护前军、长水校尉曾华,开口道:“叙平,你有什么看法?”
大家闻言都停止了争吵,把目光投向了护前军、长水校尉曾华。大家心里都明白,西征大军今天这么轻易地来到成都以南,离丰功伟绩近在咫尺,就是因为这位西征军前锋以及他一手练出来的三千勇猛无比的长水军。曾华一路上的表现已经让大家清楚地明白,这位长水校尉在西征大军的位置有多重要了,估计没有曾华的赞同,西征主帅桓温是不会同意任何建议的。
刚才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没有参与到两票人马争议之中的曾华抬起头,看了一眼大家,微微笑道:“我军历时三月,行程上万里,已经深入伪蜀腹地,孤悬于强敌环视之中。现在的时局大家也都很清楚,成则大胜,立不世之功,败则全军覆灭,无一幸遗。”
听到这里,桓温、周抚、司马无忌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值此万险之际,我们还能分兵吗?我们现在仅余万人(实际上只有八千多人),而且转战万里,有如强弩之末,如不合力一气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