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曾闻言,凉州之地粮食甚少,与羌族的交易甚是不易,若能让其在买粮则能加快速度也。”
“如此啊父拟圣旨便是。”(奉旨买粮和普通人买粮的差距大着呢)
这当然方便董卓更好的买粮了。当董卓觉得赚了足够8万人马一年的吃的粮食以后,才减缓了向长安送牛羊的速度。(西凉的牛羊也不是无限的)
士族中人可吃了一个蒙亏,别人是奉旨卖牛羊,你敢不买?还是买了吧,回去吃吃味道不错,可是我不需要买这么多啊~~~士族中人对董卓和张让和谓是恨之入骨。
羌族也获得了足够过冬的粮食,以前冬天一天只能吃个半饱,现在都可以吃个饱饱的了,也是人人欢喜,羌族众人对董卓都有些感激,当然除了北宫伯玉。他旁边的书生看出了他的想法,便说:“首领何须焦虑也,大汉还有一关为过也?”北宫伯玉疑惑的看着他,书生自信一笑:“首领可曾忘了张角?”
“你是说张角的太平教。”北宫伯玉有点恍然的道。
“不错,相对于太平教来说,羌族的造反简直就是小孩子打架一般了。”书生看见北宫伯玉有些生气,(把当事人比作小孩子打架,谁都会不高兴)便笑着说:“首领且听我慢慢说来,羌族造反的为的是什么?只不过是抢些钱财和粮食罢了,最多占领一个西凉城,可是我等羌族可有人会治理焉?再者大汉百姓就承认我等为其首领焉?说不得那时便会叛乱不断吧。且我等羌族地处边疆,朝廷大军不易攻进来,可不也派了董卓前来镇压了吗?而太平军不同,太平军地处中原,教徒遍布天下,一旦造反便可能是整个大汉崩溃。如此相比,羌族的造反根本不值的不值得一提。”
北宫伯玉仔细回味了一下佩服的说:“先生神算,若太平教造反,我等可从中取利也。”(穿的像书生的都喜欢别人叫他先生的)
书生叹了口气说道:“首领,我亦知首领想要有一番作为,但是······难矣。”
“有何难,先生尽管说来。”北宫伯玉显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