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但文物古迹,仍然多有存留。此时大唐建国已有二十余年,各地胜迹渐渐恢复。卢鸿一路游玩,题咏留词,甚是快意。
当马车终于行近安,到得灞桥桥头时,马车停了下来。卢鸿自下了马车,慢慢地行至桥头。轻拍桥栏,心中无限感慨。
此时正值早春时节,灞桥两岸,春风轻拂,杨柳依依。桥侧长亭之上,游子行人。举酒尽觞,临别做赋,一切都如一张沉睡在卢鸿头脑中千年地画卷,忽然生动鲜活地复现在了卢鸿眼前。
灞桥折柳,春日送别。穿越千年活色生香地真实画面,映入卢鸿眼帘时,实实让他有庄生梦蝶之叹。虽然在他的印象中,前世记忆总是如同一场梦境。今生已经看惯的风情似乎已经熟悉得没有了味道。但当这些留传百世的风流故典再次触动他的心弦时,他依然无法不被感动,陷入深深地沉醉中无法自拔。
高大但并不张扬的雄伟城楼,质朴硬朗的重檐灰瓦。以及宽阔的街道上各色各样川流不息的人群。唐代的长安虽然是此时世上最大地城市,但却并不如后世那些都市般浮丽与奢华。行走在大唐的街道上,卢鸿总觉得有一种厚重而真实的气息,弥漫在长安这座承载着太多历史记忆的城市里。
进城之后,卢鸿并未急着去见孔颖达,而是先来到了族叔卢承庆的府中。
卢承庆与卢祖安,同为卢思道这一脉的后人。他先父卢赤松,与李渊本有旧谊。卢赤松去世后,卢承庆袭父爵,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后来得到唐太宗李世民地赏识,拜为考功员外郎。上次范阳经论时,便是卢承庆居中转桓,才运动得孔颖达亲赴范阳,使范阳经会一时名动四海。
卢承庆府第所在并不起眼,院子也并不甚大。卢鸿到了府门口,下了马车,见已经有两个青衣下人迎过来。洗砚上前述明后,众下人不敢怠慢,一头有人急忙跑进去通禀,另有下人过来请卢鸿下了车。
不一时,便见一个白衣青年急匆匆行了出来。此人身量不高,方脸浓眉,甚是端正。只见他由适才通传的下人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