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上次的篮球比赛不同,上次的篮球比赛本来的计划只是为了丰富心理学院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举办的,最初并没有怎么太刻意的去准备,后来发展成如此规模也完全是一个意外,虽然最后的效果也算颇为成功,但整体都透着些仓促与缺乏经验,但这次的辩论会却截然不同,不但因为上次的篮球比赛而拥有了筹办大型校际活动的经验,而且也是筹划已久,准备积极,再加上老早就有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所以办得比上次的篮球比赛更加有声有色。
这次辩论会虽名义上是学校举办的活动,但实际上都是由心理学院一手操办,对此,学校特别给了心理学院两个特权,其中之一就是对于这次辩论会的冠名权,对此大家本来并没有在意,一直到活动行将举行才犯了愁,不知该取什么名字好----其实本来也没有这么麻烦,但是大家都知道,学校对于这次辩论会是给予了高度肯定的,打算由此开始一届一届的办下去,而之所以把冠名权给了心理学院学生会,也无非是作为奖赏,给这些为了这次辩论会忙里忙外的学生干部们一次名留校史的机会,所以这名字取得马虎不得。
对此,林飞扬最初的意见是简简单单的叫“心理学院杯”就完了。可是后来又觉得这个名字太过土气与没有特色。而且“心理学院杯唐辰大学大学生辩论会”这样一个名字好像倒是给辩论会地规格降了一级,两厢放到一起也着实不怎么合适,于是作罢。后来白武提议,说既然这次辩论会最早是林飞扬地创意。而且整体流程规划的框架又是林飞扬的杰作,再加上林飞扬虽然名为副主席,实际确实学生会的老大,所以干脆就叫飞扬杯得了。
对于白武地这一建议,学生会参与这件事情的其他人到都没什么意见,全部赞同,不过林飞扬却觉得这么做实在太过张扬了,而且很不靠谱,抵死不从,最终没办法。几次协商之下。终于由苏菲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在“飞扬”前面加上“青春”二字,即“青春飞扬杯唐辰大学大学生辩论大会”,一语双关,也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