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唐将军,忠勇祠已经建好,所有阵亡将士明天安葬。”王机接着报道,阵亡将士已妥善安葬在了勾注山。
根据唐十一的指示,这个烈士陵园取名为“忠勇祠”,每名战死的将士都立有一半人高的石碑,并刻了该将士的年龄生平及英勇作战经过和所获荣誉。
“好,明天除了必须留防的将士,余者全部全副武装,护送阵亡将士们回代州。”唐十一低沉的声音令道。
本来,柴洪打算将本路将士运回宁武安葬,可看代州方面搞得如此高规格,而且这勾注山也紧邻宁武,于是在唐十一的建议下。柴洪犹豫一阵后也同意了,毕竟,这次拿下朔州,是两路紧密联合,并肩作战的结果,这些不幸英雄战死的将士们,死后合葬在一处,似乎更说得过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代州和宁武各出动两千精锐铁骑,打着军旗鸣着鼓号,护送127名阵亡将士的棺木,浩浩荡荡的经阵家谷口,赶回了勾注山。
在忠勇祠前,一百二十七辆大板车一字排开。马从队列走出一队面容整肃的军士,每八人一组,分别走向大板车,分立车辆两侧。
随着起号员的一声令下,各小组军士动作整齐划一的将车棺木抬起,抗在肩膀,又同时迈动整齐的步伐走,在领位员的带领下,进入墓地。
整个过程,除了喊号员偶尔响起的粗嗓门。四千将士全都寂静无声,面容整肃的送兄弟们最后一程。
随着棺木逐一入木,黑色墓碑逐一树立。一时哀乐齐鸣。
看着眼前盛大而又严肃的场面,在场众将士无不动容,兄弟们死的英勇,死后又享受到如此荣耀,也算是无撼了。
“以后,将每年的正月初三日,也是攻取朔州的日子,定为忠勇祠的公祭日,在这一天,一定要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唐十一对身边诸将道。
众将纷纷点头,其实一开始,众人觉得搞如此花样是否有必要,心想还不如多给家属些抚恤金来得实在。不过,亲身经历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