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口和烽火台而来。
北长城守军意识到,也才敢相信,朔州是受到了攻击。
当宋军精骑杀至近前,烽火台才三三两两的升起了示警的狼烟。
显然,突然确定朔州遇到突袭,并极可能已经陷落后,对这些守卫垛口的辽军的震撼和心理打击之大。
借着积雪反射的光亮,隐约可见铺天盖地掩杀而来的宋骑,摸不清宋军底细的辽军顿时慌乱不堪,不知是该跑还是该留下抵抗。
王虎临机决断,并没有分兵去攻取各个垛口,而是凭借绝对优势兵力,杀至长城脚下后,只是兵分两路,分别沿长城向东西两向杀去。
没有进一步分兵扑向各个垛口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一来,宋军两路精兵,无论杀到哪个垛口,都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想想千骑对二三十骑,这是什么概念。
随着一个又一个垛口被攻取,而当一千多骑又要杀到自己垛口前时,对这些垛口辽军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很多守垛辽军看到乌云般的宋军喊杀声震天的扑杀而来,只是象征性的放了几箭,争先恐后的逃命去了。
本来按唐十一和众将士的战前预估,攻取北长城各垛口,将会付出血的代价。
实在是没想到,攻取北长城会如此的顺利,兵分两路的精骑简直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各垛口扫荡一遍,完全的控制在了自己手里。
其实,这个时期辽军的战斗力已远非辽初时,和大宋情况差不多,此时的大辽政治**黑暗,辽朝皇帝更是昏聩得令人不忍去说。不然的话,拥兵百万的大辽也不会被仅仅只有十几万户的女真人给打得节节败退,直至亡国了。
不过,在宋军边防将士的眼里,甚至包括唐十一,都本能的没有轻视辽军的战斗力。
北长城虽然很快陷落,但其发出的烽火警报还是迅速传到了应州和寰州,两州守将大惊失色之下,也是本能的不相信朔州竟会遭到攻击。这是特么谁干的,女真大军现在正向大同运作,难道是宋军?两州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