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混在北宋末年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河北路立体化防.

第三百二十五章 河北路立体化防.(4 / 5)

水缸、通气孔等生活设施,可以让军士们在里面长期栖息。

唐十一也不由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看这洞壁和洞顶全是镶砌的大青砖,想着这要耗费多少人力成本啊,只是不知战时成效如何。

听当地的指挥官讲,霸州城内的战道直通往最北端的永清县,这永清县正是离北京最近的宋城,该地也是宋辽双方反复争夺的要地。而且永清县地下的战道更是四通八达,分别与其它各路相连。

唐十一感觉这战道虽然够隐蔽,但由于地下空间所限,再加通讯手段的限制,认为局限性也不少。

在河北路,除了地面的“水长城”塘泊和地下长城“战道”外,北宋还建立了另一重要的防御工程,那是与塘泊互为补充的榆塞。

所谓榆塞,榆即榆树,塞即阻塞之意。北宋的榆塞,即广种榆柳等树木,或者通过保护原始林木,开成林带,以阻挡辽国骑兵的突入。不过这榆塞并不是宋朝所独创,早在秦朝防御匈奴时已存在。

宋人薛季宣曾在分析北宋分镇强边之法时说道“河北为三,而统于大名,有塘泺、方田、稻田、榆塞为之险。”

河北路的榆塞,是与塘泊插花式分布相互补充的,河北榆塞主要设在地势高,塘水难以到达的地区,或设在官道旁和边防重镇周围。

正如“塘水时有时无,夏秋可徒涉,遇冬冰冻即无异于平地,今齐棣间数百里,榆柳桑枣,四望绵亘,人马实难驰聚,若自沧州东接海,西砌西山,仿齐棣榆柳桑枣,候楼年间可以限戎马”

而在太行山以西的河东路,由于该路与东部河北路的地理环境大不相同,这里海拔高,多为山地,其五台山的主峰高达三千米,而且沟壑横在河东路北部与辽接界处。北宋为在此地利用林带来阻挡契丹骑兵,对这一带的林木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特别在代州、忻州、宁化军等前沿阵地,“茂密成林,险固可恃,犹河朔之塘泺也。”

可见,虽然宋辽百年无战事,但大宋在北部特别是无险可守的河北平原,为防患北

最新小说: 南城亡事 城南政北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探花 替嫁太子妃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东宫娇妾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