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面的贡献最大,可在儒家盛行的今天,他冒着天下大不讳推行其他学说,难道是意图恢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杨风的回答却牛头不对马嘴:“大汉初建的时候,儒家根本没有进入过朝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数人前仆后继,直到汉武帝时期,他想压制当时势力极度庞大的外戚却无法从黄老学派得到助力,不得不将眼光放到朝堂之外,而这时的董仲舒迎合他的心思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为他全面收回权力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因此获得皇帝支持而从此走入朝堂,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把其他学说都排斥出去。
这个发家史大家都知道,也曾经造就辉煌,可惜弊端后面逐渐显露出来,仁义不分对象的胡乱施舍,武帝耗费数代大汉积蓄打下来的牧场在外族轻描淡写一句投降称臣就拱手相让,如果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那现在大汉的马匹还至于这么贵?骑兵如此之少?更可气的是把秦朝煊赫一时的武勇血性给斥责为匹夫之勇,一味的宣扬仁义道德,对于只会用刀枪说话的外族也和大汉百姓混为一谈,这种行为干脆就称为卖国贼或者汉奸都不为过。”
三人嘴里一口茶没含住,直接就喷了出来,“汉奸”?这个词新鲜,汉人的奸细?好像挺合适的,不过是不是有些太过毒辣,儒家怎么说也曾经为大汉的平安繁荣做出不少贡献,卖国贼这个帽子未免扣得有点太大。
杨风终于说出他的正题:“我想恢复秦时的武制,大汉被儒家磨灭的血性必须唤醒,不然迟早有一天沦为外族奴隶,不要以为我是危言耸听,看看现在百姓们,在官吏的层层盘剥下逆来顺受,只有北疆的百姓因为常年面临外族的劫掠,依旧保持着秦皇汉武时期的风貌,面对外敌毫不示弱奋起反击,放眼中原有什么地方的人会这么做?恐怕第一时间就是投降了事,经过这几场战争,你们也看到那些官员是个什么德性,一看不好就立即投降,保住小命排在第一位,这样的人真的能够让人寄予信任吗?”
曹操三人哑口无言,徐州之战中看到那些主动投降的官员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