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读者来信。
而且,看信封的封口隐隐有拆封过的痕迹,应该是被《当代》杂志编辑部的人看过信中内容了,不过此时信封的封口并未打开,想必后来应该又用浆糊给糊上了。
贺云想了想,便随便找了一封信,重新拆开,从中倒出了信封之中的信纸。
他将折叠的信纸打开一看,却是顿然间笑了。
这还真是一封读者来信!
来信的读者在这封信上,用各种所能想到的夸赞词汇,把《芳华》夸了一遍,最后甚至把贺云都给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位读者还真是鬼才呀!这么多夸赞词汇都能想到,不过,我写的《芳华》真有这么好?”
贺云自嘲了一句,却是笑了笑,随即又拆开了另外一封信。
这一看,差点没把他笑岔气去。
这位读者的来信与上一位读者来信,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他居然把《芳华》连载的部分,几乎所有瑕疵的地方,甚至是某些不合理的地方,批判了一个遍。
依照他的意思,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那就是“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就像后世某些网络“杠精”,为“杠“而杠,妥妥的刷存在感。
对于这样的读者,贺云的态度只有一个,欢迎善意批评,但如果是纯粹找事,那就请随意。
反正现在他也不惧任何批评甚至是批判,就像民国时期,不少大文豪都曾经遭受过众多“杠精”的批评,可他们最后的应对之法,无非就两个。
一个就是直接写文章“怼”回去,而另外一个,那就是无视你。
我不理你,这总行了吧!
而贺云当下也没有条件写文章“怼”回去,那选择后者这总可以了吧!
再说,你批评的是“满江红”,关我贺云啥事。
当然,虽然有“杠精”存在,但大部分读者来信,大多夸赞之词或者建议性内容,这让贺云心中的那一丝郁闷,最终烟消云散了。
一部小说,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