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方腊起义后,征辽本应马上提到政事堂和枢密院的日程上,可大宋朝廷又陷入连串的政治混乱中……
升平楼接见马植后不久,蔡京罢相的诏书传达了,按照蔡京和童贯的密约,蔡京体面的以太师退休,仍然在暗中操纵朝政。
童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原本以为可以稳稳当当接替蔡京的郑居中,在得到母亲病故的消息后,没有得到童贯的支持夺情留任,只好带着被主子抛弃的愤愤心情回乡去给母亲守墓了;蔡攸也没有得到自己父亲的位置,得到相位是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物——王黼!
这位金发金眼相貌英俊的王黼靠在宫内陪皇帝玩耍讨得欢心,当上了宰相。他也知道自己是蔡京、童贯两大派系妥协的产物,根基薄弱,执政之初王黼为了笼络人心,采取了罢方田,精简官僚机构,减轻赋税杂役等改革措施,一时蒙蔽了四方百姓,当时人人都把他称作“贤相”。他又小心翼翼周旋在皇帝、蔡京和童贯等各派势力之间,一时间,各方都对这位帝国新宰相表示满意。
王黼似乎志得意满了,然而一件事困扰了他的心情:
一天他到相国寺上香,无意中看到一篇祷文。祷文最后题着太师、鲁国公等一大串头衔,在这些头衔下面赫然出现了“蔡京“的大名,王黼艳羡已极,连连感叹:“真是想不到,蔡元长居然有这么一堆偌大的官职!”
从此,追求蔡京达到的高度,成了王黼新的努力目标。为进一步讨好皇帝和满足自己的贪婪,他又设置了应奉局,自兼提领,以进贡为名,向各地百姓摊派,要求进贡四方珍异之物。这些东西除了十分之一到了皇帝手中,其余的都被他收进自己的口袋,一时间王家富比内廷。
宰相富了,天下当然就瘦了!
本来江南就被蔡京的嫡系朱勔主持的“花石纲”搞得天冤人怒,再添一把柴禾,东南半壁就在方腊率领下烧起来了。这次起义的势头实在过于猛烈,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将东南江浙一带数百万人口席卷进去,举国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