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明尊 > 第九回 燕山暮 尽斜阳 一

第九回 燕山暮 尽斜阳 一(1 / 6)

?

河北重镇瓦桥关,一提起这个名字,每个大宋将士脸上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一股自豪的神情。

这座关隘和高阳关、益津关并称“三关”,乃是大宋军队不败的神话。

若从高空俯视辽国南京,会看到两道山脉横卧在南京的西边和北边,这就是古书中所谓“西拥太行,北枕燕山”。西部太行山脉绵延千里,群峰突起,层林葱郁,白云缭绕;北部的燕山山脉,峰峦叠嶂,由西向东宛如一条长蛇,直达渤海之滨。

以这两座山脉为主的华北山脉,呈S型绵延千里,势如飞龙,屏蔽华北,掩障中原,实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天然边境线,历代王朝无不在此凭借山势以阻挡草原部族纵马南寇。但自五代后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后,中原失去这一屏障,自燕京往南直至黄河,再无险碍可凭,华北大平原上一马平川,极利于骑兵驰骋。对这一不利的形势,无怪大宋的开国皇帝曾忧心忡忡说道:“天下视幽蓟为北门,无幽蓟则天下时常不安。”

大宋建国后,只好退而求其次,靠建立一些城池关隘来防守自己的北部边境。在这样不利的地理环境下,加之大宋军队骑兵素弱,每与契丹铁骑发生战争冲突,结果可想而知,往往是以帝国忍气吞声而作罢。

“三关”就是这样的关隘,然而,就在这里大宋军队诞生了一位军神——“杨六郎”杨延昭!

这个出身赫赫有名的军事世家——“杨家将”的名将,据守此三关,无论契丹铁骑出动多少人马攻打,每次都落得个大败而归。“三关”使辽国铁骑闻风丧胆,不能入河北一步,“杨六郎”的故事一代一代在军中、在河北百姓中流传。

如今,瓦桥关外辽国境内一座树林内,胜捷军勇副尉韩世忠一副驼马行商打扮,正无聊地瞧着啃着林中嫩草的马匹,几个和他一起秘密精选来的高手军官,不耐烦地向林子外张望着。他们来到这里两天了,除了在这冷嗖嗖的树林里啃干粮,什么事也没做过,

“贼厮鸟!老子在这里喝风饮露,

最新小说: 大乾边关一小卒 犯上逆臣:从娶公主开始 三岁奶团下山:绝嗣皇帝爹有崽了 女儿骨 顶级大昏君 北伐快成功,十八道圣旨召我回京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 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