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闹起饥荒来也就更严重,随之而来的,到了秦元1349年秋。又爆发了瘟疫。
这是必然地,在古代,一有饥荒则瘟疫必然随之而来,这是跑不掉的。
天下大荒,饥民数以百万,而大宋朝廷却是默然以对。他们是想赈灾。可惜,大宋的国库已经空了,他们能拿什么去赈灾?
相比之下,虽然关内、云中二郡也受到波及,可以说也是颗粒无收,可这两个郡的百姓运气好,他们是在大明治下,而不是大宋。
早在六月份的时候,天官上书之后,总理院马上就行动起来。===他们派人往关内、云中二郡查看,确实有天灾的迹象,于是,整个大明朝的国家机器开动起来,通过卢龙古道,或由海运,来自辽东、朝鲜、日本和夷州的粮食源源不绝地运入关内。
与此同时。为缓解赈灾地压力。林靖文下令强制将关内、云中二郡百姓按三之一的比例往关外迁徙,也就是说每三户人家就有一户被强制迁去关外。这可由不得什么民意不民意的了。朝廷已经在赈灾,但两千万人也不能龟缩在关内那巴掌大的地方干等着朝廷的救济吧?
都说故土难离,中国人只要不是留下来必死,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离开故乡的。但是现在么,由不得你们说故土难离了,两千万饥民龟缩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朝廷要为此承受多大的压力?总不可能整个大明二十一个郡全部都得围绕着这两个郡转吧。
赵在去年统计户口并给这两个郡的百姓分配土地,那些原本就愿意去关外的好说,这些人原本就是正在往关外迁徙,这个时候加快迁徙地速度就行,但是,这些愿意迁徙地人口尚不足两千万人中的十之一,剩下的人全都是宁愿死都要缩在关内这旮旯。
林靖文知道这种情况后顿时火了,关内才多大的土地,那么大点土地养活两千万人是没问题,可这两千万人必须得象狗一样地活着才行,土地就这么大,资源有限,被两千万人一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能有多少?就象后世中国那样,十几亿人龟缩在区区几百万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