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可惜了,中国古代并没有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那些土科学家们只知道可以这样做,只知道这样做能制造出东西来,却不知道为什么。比如说刚才青阳子说的炼制绿矾油的方法,无论是《神农本草经》还是《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书里面只记载了制作绿矾油的原料和步骤,只知道这样做可以制出绿矾油,却没记载为什么用这些原料按照这样的步骤可以制出绿矾油,土科学家们并不知道原理是什么。青阳子也是一样,虽然他改进了原料和生产工艺,但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改进。
基础知识体系是很重要的。看看世界科学发展史就知道了,从古代到十五世纪足足几千年,就是因为没有基础知识体系,科技发展极其缓慢,古人创造出了不少的技术,制造出了很多实物,甚至古代的很多东西拿到现代来还算得上先进。但技术毕竟只是技术,不是科学,古人只知道可以这么做,却很少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做。但十五世纪以后,因为蒙古人将东方的科技带到了西方,西方人再根据两方几千年来的摸索出来的科技互补总结出了数理化基础科学,从此之后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科技层出不穷,远远把东方丢在后面。
再举个浅显的例子,工厂培训技术工人,只需要花上几个月到一两年的时间就能教会工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这样的工人并不能自主研究出更先进的产品,只因为工人们不知道生产这些产品都用了哪些知识,只有出了意外或者是某个爱思考的工人灵机一闪,这样或者可以改进一下技术。但研究员就不一样了,培养一个研究员至少要十几年,他们有完整的基础科学,虽然他们没有具体的生产能力,但他们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生产,知道这些产品都用了哪些技术,这些研究员就可以开发研究出新的产品。
十五世纪以前的古人就好比技术工人,而现代人就象研究员。
郁闷啊,现在林靖文最后悔的就是为什么他把以前学的数理化都还给了学校,要是他还记得这些基础科学的话,那么他就能够构建起基础科学体系,用个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