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以保证西路军三个营的后勤保障。
西路军包括灭虏、选锋、金州三营。一万余人。加上还要多出不少的辅兵与守备军。西路军要保证三万人及其骡马的粮草消耗。
选锋营占领孤山的同时。灭虏营也越过鹰纳河。与选锋一起做出北向的态势。
建奴本来在镇江、义州有十多个牛录四千多兵。不过他们一直没有意识到东江军的实力。加上天生缺少防守意识。这次主战场还是定在西线。皇太极就带着五个牛录的披甲兵去了西线。留下阿敏动宽甸等的整了三十多个牛录。号称三万。在东线蠢蠢欲动。
事实上阿敏也没当在朝鲜的东江军是一回事。阿敏也是驻扎在凤凰城。时刻盯着岫岩那边。虽然不能参加辽西的战事。不过要能将那支辽南的“京营”给打败。也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在的知明军出现在孤山、鹰纳河的消息以后。立即判断明军是要进攻岫岩。于是令宽甸、义州、镇江的牛录向凤凰城聚拢。
阿敏在义州、镇江各留下三个牛录。配合汉军。城里的守军也就是一千多近两千人。阿敏认为足够防御了。
至于江边出现的那些明军。阿敏认为那是明军试图牵制的表现。他不认为东江的明军能有什么战斗力。因为岫岩那边的情报显示。明军一共动员了三营主力。也就是说辽南所谓的京营精锐全部都到了。他自然不必担心还有明军能够带来麻烦。
正月二十四日。东江营三千余人出现在镇江堡对岸。破虏营、新建镇江营则突然出现。将义州城团团围住。第一次东江之战就此打响。
虽然李彦与朝中文官集团的关系出现裂痕。使的他一直都停留在辽东道这个官职上不的寸进。复辽军系统的将官升迁也变的困难。不过朝中有人。加上又战功卓著的骆养性。倒也从参将变成副将。并独领东江三营。
此战过后。辽南衙署很可能提请朝廷建东江镇。设东江总兵官。骆养性也是不二人选。
原来可能担任这一要职的毛文龙。则因为镇江之败。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