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没有柳树,这也和古人认为门前种柳树对风水不好有关。
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地面上就有一块“井盖”,没错,这真的是下水道的井盖,不过是用整块石板凿成的。汴京城的下水道闻名于后世,就连武植都听人说过,不过现在人们不叫下水道,叫沟渠。
说起汴京城的地下沟渠,那真是……太壮观了。
这也怪赵光义,当年死活不让他哥哥迁都,结果开封城这个地势平缓的破地方,战时无险可守不说,平时下雨只要一急,就会出现内涝。也正因如此,历代的建设者,都尽心竭力的为汴京城,营建地下排水设施。
有句话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后世一些城市表面工程做的很漂亮,一派现代发达都市的情景,可是一到暴雨的时候就露馅了,到处都是积水内涝……
汴京城的排水系统比起后世一线城市也毫不逊色,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汴京城地下数丈之处,已经形成了蜘蛛罗网一般的地下水道。这些水道的干道,普遍高达一丈,宽也有一丈,在一些枢纽处,甚至有高达两三丈,足球场大小的空间。
不仅可以走人,还可以跑马,雨季亦可以撑船。
这并不是夸张,宋代城市排水技术十分发达,江西赣州甚至在一千年后还在使用宋朝修建的下水系统,而在宋代的赣州城置于汴梁,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小县城之于北京……
正是这样高超的下水技术,使得中国在宋朝就可以出现人口一百万以上的城市,而直到七百年后,所谓文明之光点亮的双城——巴黎和伦敦,还肮脏的象大厕所,到处粪水横流、臭气熏天,不说下水道甚至连茅坑都没有,人们在内急时会悄悄地找一处角落解决……
不过我们也没资格笑话人家,因为当时就连我大清紫禁城根下的子民,也是一个德性。
但是西方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基础建设发展的很快,可大清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