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琢磨着呢,那边桓公威严的目光已经在众人身上一扫而过,见都差不多坐定了,便示意内侍开始宣读拟好的条陈。
开头倒是被子夫猜了个正着,简单来说就是齐国以郑伯逃盟且不奉王宣的罪名,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讨之;与宋、陈、卫、曹、鲁国等小弟,相约会师在郑地新密城下,打算凭联军之力一举荡平郑国。
宋国作为齐国的亲密伙伴和姻亲,自然不能落于人后,所以桓公准备亲率两万精锐,赶往新密城参与这场一触即发的大战。
不过接下来的一连串命令,不光宋国那一干重臣,就连子夫也是被“炸得”晕头转向,仅存的些许睡意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君上出征的期间,由世子殿下坐镇都城‘监国’,并理国中大小事等;另任公子目夷为大司徒,‘世子右师’百里奚暂代司空之职,协助世子处理朝政;擢‘世子左师’宮之奇为左师随军出征,擢…”
剩下的一长串人事调整,宋子夫跟本就没听进去,他脑海中只是不断浮现着一个个巨大的问号:这到底是怎么了?让自己监国在父亲不在时总揽朝政?连带着老哥和百里奚都定下了职分?还有那宮之奇又是怎么回事,老爹这是算正式把他从自己手下“挖”走了?
尽管子夫略显突兀的“上位”免不了让朝臣们议论纷纷,但因为同时涉及了大量人员的调动,倒是很好地分散了他们在这件事上的注意力;在桓公不容置疑的坚持下,就算有些意见也早早偃旗息鼓。
好不容易见程序走得差不多,内侍宣布结束本次朝议,子夫顾不得跪坐半天又痛又酸的双腿,稍微活动了几下关节,便歉然地笑着丢下一干想要过来攀谈的重臣,飞快地向后殿走去。
******
一进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熟悉的几案后,桓公那连朝服都未换下的身影;子夫一头雾水地看向似乎是在等着自己的老爹,小心翼翼地坐下不解道:“父亲您这是知道儿臣要来?”
“呵呵,”桓公“高深莫测”地笑了笑,倒也没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