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一个多小时才行走了不到2公里。
日军之所以这样选择也很无奈,他们要获得友军的信息, 首先得保证自己能活下来, 在随时可能遭遇到中国军队的情况下, 他们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若遇到万一的极端情况下,怎么说也有个小分队能逃回去报信不是?
已经将自己放在‘弱者’心态的日军搜索队谨慎是足够谨慎了,但这种小心谨慎付出的代价却是中方三支精锐小分队在熟悉捞金坑周遭地形的老猎户的带领下, 沿着不为人知的小路在两个山头上把他们堵了个正着。
他们当然不知道,他们这种行军方式在离开其主力部队1.5公里后就尽入唐刀派出的侦察兵的眼底。
唐刀为了能顺利伏击自己费劲心血才‘调’来的日军, 对防范国崎怔主力异动已经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
早在一天前, 唐刀就从不多的军粮里拨付每人每天30斤大米和10块大洋的天价报酬做为酬劳, 从当地村民里征召了在山里打猎超过20年的猎户30人。
12人随各步兵连、炮兵连等部队前进,避免迷路, 另外18人则每人带领两个士兵,在沿途的各个山头藏匿,几乎覆盖了所有能通向捞金坑方向的路, 一旦有异常情况则立刻向距离其最近的骑兵排士兵通报, 吕三江的骑兵排则成了烽火传信兵, 坐镇捞金坑的唐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公里外的情况变化。
一次成功或许可以是偶然, 但次次成功更多的是源自于对细节的苛刻。
中国军人终于获得了回报,老黑等人还在山路上前进, 就收到了吕三江传来的消息,并立即根据日军行军特点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这次双方无论是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还是战力水平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尤其是两个纯步兵部队配上了正在熟悉特种作战理念的顾西水率领的特种小队, 战斗力更是倍增。
那或许也是第一次普通步兵部队和‘特种兵’合作进行野战,但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