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出吐蕃文(此前吐蕃并无文字),又向唐朝求娶文成公主入吐蕃,更吞并了苏毗、大小羊同、吐谷浑等西北诸藩,因而国力日盛,终于完成父亲的遗愿,建立起强盛一时,“东与凉、松、茂、巍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印度),地方万余里的吐蕃新王朝。此乃后话,略过不提。
在本来历史上,南日松赞现在只是刚刚受尊号。国内旧贵族力量依旧庞大,纵使是赞普,也不能独断独行,言出法随。而是必须和其他贵族商量过后取得共识才能行事。所以南日松赞就要通过打仗不断而提拔与培养听自己话的新贵族来加强王权。吐蕃现在的国力虽说也不弱,但和大隋比较之下,则是相形见绌,无异于老虎与小猫。所以南日松赞并不敢打大隋的主意,而是把目光瞄向了西北的一些小部落。但杨秀起兵谋篡,而且还搞得这么声势浩大,也是本来历史上所没有的。这次杨秀主动向吐蕃进行借兵,对于吐蕃国来讲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级美味大馅饼。但事关重大,南日松赞喜出望外之余也不能不谨慎小心。于是便带同了心腹前来两国交界处的四姑娘山,要和杨秀详细商议借兵的各种条件与细节。
唐十三冷眼旁观,见南日松赞虽然气质不凡,但举手投足之间,显然也只是长于弓马角力等粗浅功夫,不要说金、银、铜三阶杀使了,就连唐门的白衣子弟兵都不如。所以也没怎么将这位吐蕃赞普放在心上。然而一瞥眼之间,却见在南日松赞身后站着几名身穿袈裟,头戴法冠,形容打扮似僧而非僧的男子。这几人双目神光湛然,呼吸悠长,却是难得一见的高手。心中正自思量他们来历。忽然就听宁道奇微笑道:“贫道生性喜爱游历,自问也有几分见识。看来这几位该该是吐蕃‘黑密’中的高手了吧。今日能得相见,却是幸如何之?贫道无礼,却要请赞普引见了。”
——
注:本节中关于吐蕃国历史的部分,为因应小说需要而作出了一定改动,请读者不要信以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