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有事请假……不好意思....m(__)m....
——偶素道歉滴分割线——
原作者:一年
香港漫画发展到今天,早已超出了单纯的连环图的范畴,成为了香港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抛开画面与故事本身,专栏、周边及作品的影视化都已经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评价、判断以及购买欲望。商家评价一部漫画是否成功也不再单纯的只看漫画书本身的销量,而是开始权衡作品及周边带来的整体效益,如天子五这样的兵器说明书,纵使故事再不济,有兵器的收入撑着,也能平衡大局。
所以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期待看到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的心情纵然可以理解,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最好强迫自己放弃这种奢望,毕竟诸如“商家怎么想”及“作者怎么做”之类的事情不是我们这种名义上的“上帝”所能左右。倒是对于一部作品的看法上,大家可以试着更加综合地去考虑和评价。
远的不说,单说完结不久的《王小龙传》,一塌糊涂的故事却配有极完美的封面及非常优秀的专栏,单是封面就极具收藏价值了,这样的作品销量又怎么可能低呢?所以对读者之外的那些人而言,《王小龙传》是非常成功的,撇开读者的评价,对这些人而言,可以说“销量庆功”与“成功”完全等价。只是苦了对故事深恶痛绝却又对专栏及封面爱不释手的港漫迷。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极其浅显而且毫无疑问的结论:专栏、周边等原来漫画的附属品确实地拥有着影响香港漫画销量的能力,当然,最不能忽略的还是前面没有提到的另一种漫画的附属品——广告。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并消耗一定的费用,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我们首先承认这个定义,众所周知,广告具有着太多的虚假性,港漫的广告当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特点莫过于“完美”、“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