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包县长您去拿酒,我这就去给他打电话。”杜金平高兴地说道。
杜金平和肖锦辉是中学时候的同学,两个人同在望海为官。平常守望相助。关系非常亲密。
杜金平在县政府办几个副主任当中。排名最后,并不受重视,可谓是郁郁不得志。这次能够负责包飞扬这一块的工作。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的一次机会,因此在包飞扬还没有到达望海的时候,就通过各种关系,开始事无巨细地打听这位即将上任的副县长的情况。
所以和其他人对包飞扬只有泛泛的了解不一样,杜金平能够得到的消息虽然并不多,可是也大致从市里的那些关系口中得到了不少“传闻”,比如说包飞扬的组织手续是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白光明亲自领着跑的,包飞扬在市里的时候住的不是组织部的招待所,而是市委小招,这些都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他甚至还听到一种说法,说是包飞扬到靖城市的时候,省委组织部的人还跟市里特别打了招呼,各方面的消息汇总起来,都说明包飞扬这个年轻的副县长来头不小,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是从西京发配过来的。
至于大家的种种议论,杜金平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望海这个旮旯里的人,又怎么能明白真正权贵的想法。望海的人想着将子女送到大城市里享福,或许那些真正的权贵真的会想着让子女到下面来锻炼。望海虽然偏僻,但是不引人注意,包飞扬过来锻炼几年,就能积累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怎么看都不会是一件坏事。
而在和包飞扬并不多的接触当中,杜金平发现这个年轻人确实不简单,轻描淡写就化解了焦梦德的下马威,甚至还顺便打开了焦梦德对工商贸口的把控,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很多常委的支持,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无论是遇到挑衅、面对困境,还是逆转局面,包飞扬始终表现得非常从容镇定,不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位官员逊色。
杜金平又惊又喜,打定主意要向包飞扬靠拢,并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