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下)
夏天的日头就和街边女人的身子一样,总是很着急露出来,六点多就已经光明大亮。
杨曌没有什么睡眼朦胧。只是平静坐在寝室的桌子旁,眉眼间是掩盖不住的疲惫,但是神情隐约有几分喜悦在。
周边堆放着大学以来三十几本重要不重要的教材。幸好有的考查课教材杨曌有保留,不然真不知道找谁哭去。
以这次考试评卷的严苛程度,网上那些键盘侠给出的似是而非的答案杨曌和教材上对比过后果断放弃。而是吃力也不见得讨好的重新把书翻了好几遍。
旁边抄写的A4纸张都有厚厚一打。这习惯来源于吴佳璇高中时候的影响。
大约从纳兰容若词和当代文学史。到公司财务报告的片段摘抄,和市场调查分析,再到看破世俗的佛偈。虽然那虬媚字体依旧,可是到底是一个如同青莲一样的女孩一步步成长改变的侧面缩影。
前世见证这一切的杨曌庆幸遗憾心疼皆有,可是到底这一回不愿意旁观。
抻了抻酸痛的脊梁,杨曌随手翻看手机,吴佳璇果然如她所言的给绑定手机的QQ邮箱里发了有几份文档。
一份是那个对于如今杨曌而言并不算感兴趣的全国各个青年文学比赛时间倾向和简介。不过还是让杨曌心里微暖,的确,在20岁左右的年纪不止一次和她说过要成为那种最牛逼的文艺青年。
虽然她只是不置可否的说什么能靠写作达到郭敬明高度的,大概也只有一个郭敬明,其他文艺工作者大约很难达到放到整个社会台面上也真正出头的地步,充其量只在自己圈子里观天沉醉于自我满足。
这让杨曌觉得这娘们还真是挺把自己说过的话当回事。
另一份是国家某个很出名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机构的成功案例。杨曌翻看之后就觉得挺食之无味的可惜。
七成是农业类大学一些精英鼓捣出的以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带动村镇发展的种植项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