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跟普罗米修斯已经想了许多的对策。
他们在参考了地球上的一些建筑知识下,设计了峡谷中的那种像极了蒙古包的半球状建筑。
这种建筑是一座地下金属开采及冶炼工厂,两座已经建成的巨型蒙古包均位于一条矿脉附近,距离已经被改造成火星基地的地下溶洞分别有17公里跟39公里的距离。
这是一种专门针对火星风暴而设计的建筑,虽然占地面积极广,但高度却只有不到十来米。
狂风很难对这种相对低矮的建筑形成实质性的威胁,两座巨型蒙古包的里面采用全金属结构。
除了顶层以外,巨型蒙古包的四周还被用工程建造过程中挖掘出的废弃土石,堆砌了一个厚达近两米的外壳,可以抵御多数风暴卷起的石块撞击,保证里面的工兵跟机器人的安全。
两个巨型蒙古包里面,各自有一条通往地下矿脉的开采通道,跟一条同样经地下连接基地的运输通道。
当然了,以上暂时都还停留在设计方案上。
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尽管整个火星基地几乎超过九成以上的工兵跟各型机器人,全都被投入到三座巨型蒙古包的建设中。
但是因为工程量实在太过巨大,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只是完成了其中两座巨型蒙古包的地面设施建造而已。
关于长达十数乃至几十公里的地下运输通道,一号巨型蒙古包也才刚刚动工不久,二号甚至还没开始。
不过等风暴到来之后,工兵跟机器人就没办法进行外出作业了。
到时候火星基地这边,会集中所有的机器人,进行地下运输通道的开挖。
相信用不了太久,地下通道就会成功建成。
火星基地的建造与开发,最稀缺的资源并非是各种稀有金属、稀土,而是水。
水是工业必须的一种战略性资源,这一点不仅对于人类而言非常重要,对塞伯坦星人来说也是一样。
目前为止,孙诚他们并未在火星上找到地下水资源,但是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