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抑或是荀子的‘隆礼至法’?呵,儒学所谓的礼法一体根本就是荒谬!指定法律之时,是该考虑礼义仁教。但如果在此之后,还将法律置于道德延伸的地位之上,所谓律条岂不就成了一套掩人耳目的幌子?若是如此,那还要法何用?!”
闻人然本非纯粹的儒门之人,并不认为对方说得有什么错。这人除了偏激了点,超前了点,以及否定了儒学的一部分以外,似乎也没什么不对。不过德治法治就算是在另外一个时空的未来,亦不能完全较出高低来,那他又怎么可能说服早就开始腐朽的学海无涯?
闻人然想了想问道:“儒学之“法”更注重于惩前毖后,更注重于惩罚在民众中所能带来的效应。所以对犯罪个体的惩罚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法的全部目的所在。如果万事以法为基,忽略礼仪道德以及感情伦理的影响,那人还能算是人吗?”
“法律严苛才能以儆效尤!多说无益,你讲得在你看来或许不错,但是吾不会因此改变己身看法,以及此次前来寻你的目的。儒学之用本该重于民智开化。至于其他,苦境目前仍需内霸外王,以法治之!”楚狂横举,荀香令略带遗憾地发出一声轻叹,凝视着闻人然说道:“到头来,你我终是避不过一战。”
“等等,我还有一事没弄明白。就算学术意见不一,你有向我下杀手的必要吗?”
“汝为何不问曲怀觞怎得不愿留在学海?”并未直接作答,章台祭酒有其傲骨矜持,荀香令仅回复了简单一句。至于过去叛出学海的过程,那已经不重要了。
“且慢,阁下若要与吾好友决斗,能否改日?两日后,闻人贤弟尚有一场比斗,不宜在此刻动手。”
“可惜了,这一点吾不能答应。超轶主,吾不认为吾寻闻人然了断有何不妥。吾不曾暗行鬼祟,堂堂正正问个胜负有何不可?至于他之约战前后,与吾有何关联?”
此等先天人物已对己身之道坚持不疑,绝非轻易就能说动。超轶主无奈一叹,上前一步道:“若是非此不可,由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