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秘书的命令,他就知道,其中掺杂了政治的因素,好在,西北的实力远在革命党之上,即便是用了缓兵,也不是革命党能够对付,第三军的训练科目之中,也有潜伏训练,加上参谋部的介绍,在南京附近,有足够几十万人的藏身之处,只要不是西北自己泄露,第三军不过是多潜伏几天罢了。
已经动员了,就不再停下来了,到地方休息跟在这里没多少区别,阎锡山在接到了命令之后,还是以最快的时间出动,对此,机要秘书还有些担心,却被阎锡山一口堵回去了,他会按照命令来发动,但是如何发动,就要看他了。
作为军方少数的资深军头,阎锡山所有的气息,不是一个既要秘书能够抵挡的,干巴巴的说了几句之后,就告辞了,而阎锡山则摇摇头,跟着军队一起出发。
在战争时间,西北整体就是一盘棋,不但第三军快速的反应过来,就算是铁路局也跟着反应,西北客车一般是拥有16节到18节不等的车厢,按照每一节车厢荷载148人的标准,一列车厢大概是2000多,加上后勤人员,第三军,基本上需要65列火车。
对于西北而言,工业发达,本身可以制造火车的他们,几十列火车,这不是一个问题,包头铁路局临时机动,都可以调集这么多的数目,只不过以现在西北铁路网的繁忙程度,不可能一次性的安排这么多的车皮的。
换成之前的计划,就需要调整铁路运行图,大面积的晚点列车,现在,不需要太急,最少不需要的用最短的时间赶往南京,一部分人员选择增加车厢,在原来15节,16节的列车上,增加两到三节的车厢,而火车的车厢的余量有,挤一挤差不多挤入一倍的人,一个车厢挤下250人还是没问题的,毕竟有组织的军队,比散客更加的规矩,也没有鞋带很多的行李。
加上分流和分批的关系,首批大概是一个半师,必须要提前出发,剩下的,在两天之内出发。两个小时之后,第一批的先头部队的,通过铁路发出去了,这是前往武汉,准备乘坐飞机的侦查团,剩下的,会